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思政教育及美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绍兴文理学院师生依托专业课程建设,整合社会美育资源,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实践,旨在通过探寻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育人价值。本次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将革命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为赋能学校智育与美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优质资源,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情境式、研讨式的美育大思政教学课堂。
探寻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源,增强学生民族精神
在绍兴这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城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故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学生们身穿民国服装,走进蔡元培故居,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进行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蔡元培先生为中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争取民主自由,培植青年英才而作出的重要贡献。蔡元培先生在家乡绍兴的成长故事、文物影像引发了师生们强烈的情感共鸣。绍兴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处处洋溢着东方浪漫美学的气息,深深影响了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们深入了解到当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生死危机,非常赞同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理念,也更理解了“以美育代宗教”等美育思想的时代意义。他们认为当时要想救国救民,最重要的就是在国民精神层面培育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深挖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核,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蔡元培先推崇美育,践行美育,致力于提高国人的美育素养及美育精神,所以将爱国主义、社会责任与美育理念有机结合,可以更有效认知蔡元培美育思想体系及核心内涵。学生们通过认真研读蔡元培先生的美育著作,如《美育书简》《以美育代宗教说》等,纷纷对其“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的观点展开讨论。同时,借助思维导图、设计实践等方式交流美育思想观点,感受颇深。这些著作不仅阐述了蔡元培先生对美育的独到见解,也探讨了美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深远意义。蔡元培先生热爱书法,率先提出要将书法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常为当时的进步期刊题词,以文字之美唤醒国人的美育意识和创新思维。他认为通过深入探究艺术作品的审美内涵及所蕴含的情感观念,使人们能够与之产生思想上的交流与共鸣,进而陶冶人的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加强道德修养,并促进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重要美育理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推进蔡元培美育思想之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蔡元培先生主张美育与智育并行,最终服务于德育的目标。结合新时代需求,挖掘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探索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途径。学生们深入分析了当时报刊设计脉络、表现形式与审美价值,运用创意思维对当时进步报刊版式进行升级设计,认识到报刊设计是如何从审美视角表达出书籍著作中的核心知识,如何成为宣传救国救民思想的重要手段,如何增强当时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们进一步通过角色互换、场景还原等形式,在蔡元培故居的街弄里开展一场民国社交体验活动,弘扬了“礼之用、和为贵”的传统美德。礼仪之美不仅仅是展现青年学生的外在形象,更彰显了一种内在的道德素质,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新时代的设计专业大学生,要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审美素养与美育精神的提升,既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可以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温润和滋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创造能力,使我们成为更有修养、更有能力、更有担当的人,进而增强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美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