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光,愿你终不后悔
初秋的九月,每当看到成千上万的新一批大学生带着稚气未脱的脸庞走进校园,我的内心都会荡起阵阵涟漪。是一种什么样感觉呢?有一点温暖,因为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微笑,那是一种青春的气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他们仿佛初生的牛犊,对大学这个陌生而又热闹的世界翘首张望。
我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然而我又会忍不住陷入沉思,这些学生,他们会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呢?他们会在大学邂逅一段美好的爱情吗?他们又会在大学阶段经受什么样的锻炼与洗礼,最终能否真正破茧成蝶,展翅高飞呢?大学时光,于我而言,熟悉而又遥远,熟悉的是曾经走过,虽有遗憾,却能拥有更多的感悟;遥远的是人生之路总是无法回头,如今虽身处高校,却再难走过那段闪闪发光的日子。
可我仍感觉庆幸,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还可以陪伴更多的同学走过大学生活,去感受他们成长的点滴,我愿化作他们的摆渡人,带着他们走向社会的彼岸。而回头远望,看着象牙塔里那些求知若渴的身影,我想说:同学们,愿你们终不后悔,你们的大学时光。
曾几何时,大学无用论甚嚣尘上,有人说比尔.盖茨、保罗.艾伦都是大学退学者,可他们最终都成为了世界顶级富豪,所以读大学是无用的,于是你信了;有人说高学历总是给低学历打工,能挣钱就是本事,管他上没上学,于是你又信了。所以当你沉迷于旷课、手机,沉迷于没日没夜的游戏,醉心于外界的诱惑、被窝的温暖,你的大学终于沦为了青春的坟墓。可是他们不会告诉你,俞敏洪来自北京大学、史玉柱来自浙江大学、孙宏斌来自清华大学、雷军来自武汉大学、丁磊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还有很多很多,读大学也许不一定能让你化身天之骄子,可但凡功成名就的人,不读书的毕竟还是少数。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极好地阐述了读大学的本质与意义:读大学的价值也许在于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读大学的价值在于你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了靠近他们的动力,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我们的同学,置身于大学的殿堂,首先要深刻理解的便是我们为何要读大学?搞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像按上发动机的汽车,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驶向更远的远方。
在校园里,我喜欢观察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不可否认,学生中间有一批学习认真、严格自律、积极向上的优秀同学,然而整体而言,我们的大学校园还是充斥着不少慵懒、堕落、混日子的格调。为了睡懒觉不按时吃饭,甚至不惜翘掉必修的课程;为了打游戏在寝室坐上一整天,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还坐坏了身体;长期不读书,图书馆一学期没去过几回,“宅”成为自身的特色与标签;运动场从来看不见自己的身影,提倡“修身养性”才是王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回头看看自己当年的大学生活,也做得不尽完美,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认为更有必要谈一谈我的理解,我们的大学究竟应该怎样度过。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我们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进入一所大学学习,我们就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去各个学校做一个调查,我想看看有多少学生知道自己学校的历史、学校的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精神与内涵;又有多少学生连自己学校的校训都不知道,学校的校歌都不会唱,我想这是很可悲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这就已经丧失了一半读大学的价值所在。我希望的是,我们的大学生在经过大学的洗礼后,到毕业的时候身上已经打上了这所学校的烙印,学校的精、气、神已经深深影响着我们同学的一言一行,当学校成为母校后,无论毕业一年、五年、十年还是更多,每当看到学校的校训,每当听到母校的校歌,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冲动,只有这样,我才能说你是这所大学合格的毕业生。
作为某个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所谓专业,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即是我们一生要从事的行业,如果不热爱自己的专业,我们就学不好它,更不可能在未来的行业中有所作为,专业就是一个人的标签,是一个人学有所长的标志所在,我们的学生应当在入学之初就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们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大学教会我们的除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进入社会后再学习的能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自己,跳出专业去看待专业,去更多地接纳专业之外的东西,这样在我们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非对称性优势,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与各行各业的人同场教技,才能不落下风。
还记得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曾说:在大学同学们还应该丰富的,我最推崇的就是文体,你们在大学,一定要喜爱艺术、喜爱体育。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对此深以为然,文体,对于一个学生人格、文化、体魄的塑造实在太重要了。同学们在大学的校园里,还是应当千方百计去感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我们要多走进图书馆,去阅读经久不衰的文学著作;我们要多走进音乐厅,去感受优美柔和抑或大气磅礴的音符,我们要学会爱上艺术,学会享受高雅,在文学艺术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放飞自己的心灵,感受生命的灵动与美好。同时,同学们应该格外注重体育的锻炼,曾经西南联大体育系教师马约翰曾跟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玩什么,你们也要能玩什么;不要出去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现在看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手机、网络盛行,游戏成风的年代,我们大学生的体质令人堪忧,男同学也普遍缺乏阳刚之气。因此我认为加强体育锻炼应是同学们大学生活主要的模块之一,我们不推崇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因为那样就沦为野蛮,但如果光有高级的智力,却丧失的强健的体魄,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得不偿失。青年大学生就应当多多走进体育场,去拥抱阳光、拥抱汗水,去感受魁梧的身材、饱满的肌肉、充满活力的身姿,这才是一个年轻人应有的风貌。
最后,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拼搏,要对自己严格、对自己自律。二十岁上下的年纪,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充满激情和朝气,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奋斗当下的过程,也许会狼狈,却更有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不怕变化,用自己的努力与拼搏,去书写青春的华美乐章,去赶走成长路上的迷茫。人生短短数十载,此时不搏何时搏呢?有人说走过高中,大学是拼搏的终点,是享受的开始,我想说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大学几年,别人在努力学习,你在睡觉;别人在努力成长,你在沉迷游戏;别人在雨中奔跑,你在树下懒懒洋洋,数年后,你们收获的可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与人生。
有人说,大学生活像一杯白开水,淡然无味,而在我看来,大学生活是一杯清茶,味道颇丰,值得你用一辈子去回味。也有人说,大学就像一座整容所,而在我看来,大学里如果只是学会了穿着、学会了打扮、学会了P图,那样的灵魂是轻浮的,整出来的容貌并不美丽。把时间花在吃和睡上,就会收获大肚腩和游泳圈;把时间花在阅读和运动里,拥有的就是书香的气质和健康的身体、完美的身材,其实时间真的就像一张网,撒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收获。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想放在这里同样合适,有时候走在大学的校园的,我都十分羡慕漫步于左右的同学们,在如此岁月静好的年华里,置身大学校园,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而作为一个离开校园已经数年的“曾经的大学生”,我又多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珍惜当下,发愤图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成长成才呢?大学时光,愿你们都有所得、终不后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