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里展示 > 辅导员工作案例 > 正文

第二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作品:“求职合伙人”的成立与演变——考研落榜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缓解

“求职合伙人”的成立与演变

——考研落榜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缓解


一、案例简介

据教育部公布,参加2017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人数达201万人,相比去年增长了13.5%。与以往相比,研究生报考人数更多,竞争难度更大,这意味着更多的考生会在考研中折戟。近几年,生化学院考研人数逐渐上升,参加2017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人数达126人,相较于2016年增长了50%,但未考上人数有66人,相较于2016年增长了约200%。因此,考研失利学生群体的出路问题和心理问题成为辅导员们关注的焦点。考研成绩公布后,关心和帮扶考研落榜生,已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年2月,在一次交流中,我了解到化学班小A、小B、小C等三人情绪焦躁,不愿意交流,也不去找工作,每天躺在床上刷手机。经过向周边同学了解,并与本人交流后得知,小A等三人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准备报考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的研究生。2017年2月考研笔试成绩公布后,三人均落榜。一心只读考研书的她们,师范技能薄弱、就业竞争力不强,经过几次求职被拒后变得更加不自信,就业目标也更加不明确。同时,来自同伴的压力、父母的期盼,还有考研、求职失败后的挫败感,使她们产生了失落、沮丧情绪,进而出现了求职焦虑的症状和不想面对现实、逃避现实的想法。

二、案例分析

1.外在原因

考研时间在每年12月份,考研成绩在次年2月份公布,对于考研落榜生来说已经错过了大四上学期的校园招聘高峰期,他们的求职相对其他学生来说更加困难,形势更加严峻。相比同伴,那些直接求职的同学有些已经找到心仪的工作、有些在几个 offer 中犹豫不决、有些虽然没有拿到 offer,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考研落榜生却陷入了失落和茫然。

2.内在原因

一是就业形势认识不客观。这部分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全身心投入研究生考试复习中,对就业信息、就业情况非常陌生,而现在毕业意向突然从考研转变为求职,对于之前一无所知的就业自然感到十分恐惧和迷茫。

二是求职准备不够充分。求职上的准备,除了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了解,最主要的是简历制作的准备和求职技巧的练习。他们在之前的时间里,没有投入时间精力研究这些,没有针对招聘学校的需要突出展现自己的优势。同时,他们缺乏面试、笔试经验,没有掌握相应的面试、笔试技巧。

三是过度强调负面后果。他们在考研失败、初尝求职也惨遭失败的情况下,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开始不断否定自己的能力,对于求职的恐惧加深了对自身的猜疑。在遭受挫折后,对因自己“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失败”怀有深深的自卑和自咎。他们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总认为自己实力不足,在就业中缺乏一定的信心和勇气。

三、案例处理

首先,我第一时间联系了钟思嘉老师,告知三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向钟老师咨询“如何缓解考研落榜生就业焦虑”。钟老师介绍到,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很优秀,家庭期望也较高,考研失利后担心找不到好工作会受到嘲笑从而会产生焦虑心理;或者看到身边的同学陆续找到心仪的工作,自己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心里自然急躁焦虑;或者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有心理落差,也会产生焦虑情绪。钟老师建议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困境:①开展心理学流畅体验——重新自我认识、挖掘潜力;②塑造智慧的人格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对抗焦虑;③创设情感支持环境——增强心理关怀。

根据钟老师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我通过“求职合伙人”的方式开展工作:

(一)重塑自我,明确“求职合伙人”的就业目标

卢梭说:“‘认识自己’比伦理学家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这也是考研失利学生整理情绪、重新定位的前提。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估是确定目标的重要依据。因此,我采用职业发展规划测评系统和SWOT分析法,帮助这三位考研失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特质,明确职业方向。

确定职业目标需要“知己”,也要“知彼”。我先让三位学生收集资料,分别阐述对二战考研与求职、化学老师与科学老师、有编制与无编制的认识,再与他们分析当下社会环境与形势,通过职业生涯决策平衡单法帮助他们对需要选择的几条职业道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分析。最后权衡能力倾向与价值倾向,利用角色扮演、自信心培养、对比、设问等技巧帮助规划方向,确定目标:小A、小B——高中化学教师,小C——化学教师与科学教师均可。

(二)取长补短,提高“求职合伙人”的综合素质

A成绩较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小B有参加演讲赛经验,表现力强;小C学生工作经历丰富,招聘信息来源广。

1. 组建QQ群,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我先给三位同学建立QQ群,固化学习场所(7幢205教室),确定学习时间计划表,实行QQ群学习打卡。通过群信息,我可以及时掌握三位同学的学习近况,并定期到教室关心学习情况。

2. 资源共享,准备效率翻三番

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我先给三位同学进行分工:小A主要负责整理笔试题目,分析和讲解高考题;小B主要负责搜集结构化面试、模拟上课、说课的题目;小C主要负责搜集招聘信息,通过校园网、班级QQ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掌握、分享就业信息。招聘会近在眼前,时间紧、任务重,三人合作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模拟训练,师范技能突飞猛进

A等三人分别开展即席演讲、模拟上课、说课等练习,相互点评指正,从己方视角和他方视角发现问题并改正。我则不定时去看望,就简历制作、面试礼仪、面试技巧、试讲要点等方面加以指导。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求职过程中若一味闭门造车,则费时费力,且难以发现问题,而团队合作则能启发思维,提高效率,其作用可见一斑。

(三)人际互动,提供“求职合伙人”的情感支持

在前途迷茫未知时,学生除了需要教师的疏导,更加需要朋友的陪伴。应聘前,三位同学相互加油鼓劲,自信心倍增;应聘失利时,三位同学相互关心安慰,失败便不是失败,而是经验的积累、是成功的铺垫。在学习、生活中,“求职合伙人”或分享、或互勉、或吐槽,谈天谈地间就业压力便无形释放。“求职合伙人”团队建设,有助于学生直接获得情感支持。

(四)“求职合伙人”演变“教书合伙人”

经过3个月的合作学习,“求职合伙人”都顺利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小A、小B即将成为高中化学老师,小C则回到母校担任初中科学老师。

虽然三人都已找到工作,我提醒他们现在只是完成了一个短期目标,接下来还有更远、更高的目标要完成——如何教好书、育好人。从新手菜鸟到卓越教师的路途很漫长,一个人走道阻且长,三个人走则能避开许多弯路。我建议“求职合伙人”团队不要解散,而是演变成“教书合伙人”。

截止目前,“教书合伙人”的QQ群里依旧热闹,三位同学经常交流班级管理技巧、探讨授课方法、分享教书经验、共享课程资源,共同奋进。

四、案例启示

就业队伍中,每年因考研失败转入就业大军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关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考研失利的现实下,受就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长期心理焦虑甚至抑郁。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的考研、就业、心理工作责无旁贷,该如何做好考研与就业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心情,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事前”环节加强甄别潜在“考研落榜生”和指导考研学生的备选职业规划;做到“事中”环节加强对考研同学的帮助和心理辅导;做到“事后”环节加强考研落榜生的心理关怀和就业指导,真正成为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职业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

(一)“事前”注重规划

加强对潜在“考研落榜生”的甄别和帮助。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分析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毕业意向选择交流会、考研就业分析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发展需求,明确职业目标,减少盲目考研、跟风考研等现象。其次,帮助学生评估考研条件,如专业知识、自我管理、学习能力等是否达到考研要求,收集考研资料和信息,调查了解目标学校、专业,以及相应的考试科目、历年分数线、报招比例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考研信息,强化考研风险意识,增强考研抗挫能力,明确合理目标。

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备选职业规划。辅导员要及时提醒考研学生灵活改变计划,切实执行计划。同时,帮助学生评估考研失败风险,做好最坏打算,拟定职业备选计划,避免“一心只读考研书”现象,注重日常师范技能训练,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事中”注重服务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创造良好考研环境。通过邀请在读优秀研究生、考研成功学生举办交流会,指导考研学生选择合适的报考院校和专业,并分享复习经验。利用网络媒介开设考研信息专栏、考研交流群等平台,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做好考前心理辅导,调整学生考研心态。针对个别学生压力过大等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整,尽快进入备考状态。通过举办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动员会等形式,从“面”上做好动员鼓励,让考研学生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考试。

(三)“事后”注重指导

指导学生重新定位,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于考研落榜生来说,考研失利已是既定事实,首先要稳定情绪,勇于面对事实。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重新定位。职业指导是学校面对社会的一个窗口,学生通过职业指导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对社会有一个真实、客观的认识。职业指导可利用职业能力测试、性格特征分析等手段,让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挖掘个性和潜能,培养择业的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繁琐,有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提供职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开设相关讲座等是大方向的引导,而细化到具体措施时可以借助学生自身的力量,引导他们抱团学习,成立求职团队。我们要扮演好外援和督导的角色,引导学生资源共享、技能互补,有效提高就业竞争力,降低学生因考研、就业失利情绪积累而产生心理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