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应激事件的有效疏导与精准帮扶
【案例背景与概述】
L同学(化名)是个孤儿,家中只有奶奶相伴,孝顺的她即便是在高三的时候,仍每日5点起床给奶奶熬中药。大学里她成长为学生骨干,并凭借其电子商务专业优势,参加网络营销大赛、物流配送比赛等活动,取得优异成绩。暑假前,L在往届优秀志愿者的汇报感召下只身前往贵州省罗甸县联丰小学进行了爱心支教。
然而,在其支教期间,奶奶在家不慎跌倒,后因年老体弱数月后离世。她把这次意外归结为自己的过失,同时,感叹自己既不能分身照顾卧床的奶奶,又不能去给予支教的留守儿童物质的支持,感到无力而迷茫。
【案情分析、处理与效果】
L同学虽然经济情况困难,却一直以主动积极态度面对,因自身被资助的经历进而想要传承爱心和帮助他人。对于奶奶的意外,归咎于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引出其经济拮据无力助人与想要传承爱心之间的困境。根据Maslow的理论,每个个体均有基本和成长的各类需求,且有层次关系。L的基本需求因经济困难无法完全满足,从而无法实现其自我实现的理想,更进一步形成焦虑的内心冲突。
辅导L同学走出困境首先要助其接受哀伤。L对其父母离世的情感处理方法是通过移情,把注意力转投入与奶奶的亲密关系中,而当奶奶遭遇意外时,如何处理痛失亲人的哀伤尤为关键。
其次,帮助L同学审视自我当前的状态,澄清需求,并帮助其设置目标,化解矛盾,从而走出困境。
通过“情绪管理”对于L亲人失落的接受辅导,首先,引发正常悲伤,使哀痛情绪得以宣泄。其次,协助其处理潜藏的心结,疏导其认识到奶奶的意外并非因她而起,也不会发生结果的转变。再次,克服失落后再适应的障碍,获得朋友、同学的支持,填补其被爱的需求和归属感。最后,将情绪活力重投。
L在校期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便是支教活动和电子商务比赛获奖,帮助其梳理思绪,结合其自身情况分析现状、规划目标和制定实施方案。
运用生涯教练的平衡轮工具,对当前状态进行一个“快照”, 帮助L全面审视自己当前状态,进行满意度评估,对目标进行具体化,引导其主动改变。并运用双轮矩阵,对教练过程跟进,对比上一周期行为的反思,从而制定下一周期的行动计划。
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对L传承爱心帮助留守儿童的义举给与鼓励并助其搭建平台和寻找资源。通过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确立目标、职业定位、实施策略和评估调整,确立电商创业的目标,并与爱心志愿活动结合。
历时一年,最终L同学接受了其亲人失落事实,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积极宣传和参加志愿支教。多次组织开展义卖爱心筹款,与灵山慈善基金会接洽,为山区的孩子争取更多的资源。参加创业学院,并负责一个跨境电商项目,加入公益宝贝计划,承诺每成交一单为贫困儿童关爱行动捐赠0.1元。
【案例反思与启示】
1. “精准资助”理念重视贫困生的主体情况和个性需求,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存在客观差异,形成差异性帮扶计划,满足受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层次需求。
2.通过资助向育人的过渡,将内涵由“经济资助”进一步丰富为“心理援助”、“思想脱贫”和“能力帮扶”的多元资助体系。感恩教育要渗透资助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贫困生健全的人格,把社会公益服务作为学生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平台。
3.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境遇当遭遇生活变故时,往往更难走出心理困境,容易形成自我否定、不接纳等消极悲观的认知倾向。运用认知行为心理学原理,通过帮助贫困生学习辩证思维方法和应对挫折的行为策略等自我心理疏导方法,使他们减少挫折心理体验,改变对自我认知和对自我生存状态的看法来调整心态
4.可以通过生涯辅导的相关工具,帮助学生审视自我当前的状态,澄清内心需求,主动设立可行目标,制定实行步骤,并监督计划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