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潮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里展示 > 浙里潮声 > 正文

浙里潮声|践行“六个坚持” 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以“六个必须坚持”系统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坚持好、运用好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指引和重要遵循。


坚持人民至上,突出价值引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强调“以老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高校作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阵地,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将人民至上作为高校发展的价值引领,引导青年学生培养人民意识、坚定人民立场,引领青年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把心系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如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永恒课题。

坚守人民立场这一价值根本,高校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探索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是通往人心的工作,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对人现实的关切、情感的关怀和发展的关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思想和个体诉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既回应现实关切,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各种现实难题,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引导,激发他们成长的内生动力;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多途径多方式,观察了解时代特征与学生特点,充分掌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坎里。


坚持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并把坚持独立自主和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坚持自信自立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来解答,并对这种正确解答所带来的巨大成就充满自信。

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内核。坚持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理直气壮地讲好党的历史、党的理论,讲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将党的科学理论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当中,积极探索开发更好的教育场景,多模态搭建沉浸式育人平台,用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教学语言,以自信自立的精神状态,讲好讲透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以实际行动引导青年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持守正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本质属性,这是“守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这是“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既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的时代传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的集中体现。

对于高校而言,“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时刻牢记一切思想政治工作都要遵循党的科学理论,做到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既要把握原则、尊重规律,又要勇于开拓、推陈出新,牢牢掌握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顺应实践发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进展,创新思政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话语体系,在继承好经验、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拓展新思路、研究新举措;以满腔热忱对待和研究新时代思政工作出现的新态势,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紧跟时代步伐,做到守正创新,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为高校发展激活内生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倾听时代呼声,直面时代问题,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并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新境界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能够把握国情、反映民意、赢得民心的重要密码。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力量,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易随环境波动,面对高强度竞争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在个人成长中容易产生困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容易迷茫。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调研分析学生成长成才面临问题的外因和内因,将学生的现实需求作为依据、指向和抓手,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找准问题,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敏锐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强化精准施策,多做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爱人、帮助人中让青年大学生的问题一一化解。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育人资源。系统观念体现了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唯物辩证法。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水平。

贯彻落实这一方法论,必然要求高校立足自身的定位和方向,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既要注重理论基础,又要注重结合实际;既关注教学,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融入到各个教育子系统当中,协调好育人资源,统筹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形成育人育才合力,以良好的学风校风、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畅通教育系统的内外循环,以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观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和大国担当,生动体现了胸怀天下的理论品格。

当前,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势纷繁交织、相互激荡,既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风险挑战。处于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高校在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时,要着眼世界发展大局,不能只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念,主动用广阔的世界视野看待具体问题,充分把握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让大学生在世界大势的潮流和国之大者的要处中找准坐标和方向,既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方式做好自己当前的事,又能胸怀天下关切人类出现的共同问题和挑战,成就一番于人民、于人类有益的事业,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理论创新的“六个坚持”,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政治立场、思想方法、理论品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总结了贯穿于这一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成果,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真正学深悟透“六个坚持”的思想精髓,全面贯彻落实“六个坚持”的行动指南,保持思想定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校力量,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不断走向胜利。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数字时代基于学生群体画像分析的高校精准思政研究”(22JDSZ3115)阶段性成果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彬彬,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辅导员兰丽平